[开篇]
《银河英雄传说》(以下简称《银英》)这部小说于2006年7月由新经典文化发行了大陆第一套简体中文正版书。在2006年前,《银英》早已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入大陆读者视野。这篇文章并不是要讲在那个没有正版看的年代,我们所阅读/了解/接触到的这部小说的各种形态。而是想把从2006年到2014年这漫长岁月中,对《银英》关注过、喜爱过、了解过的人所经历的那些事,记录下来。
我已经不记得那是2005年几月发生的事了,应该是05年下半年。那时还在国外读书的我,是搜狐论坛银河英雄传说版块的一个小小版主。当收到新经典出版方负责人的论坛私信时,我第一时间认为这个发信人是骗子。直至冷静下来后才确定,《银英》即将出版大陆第一套简体中文正版书的消息。
虽然因为搜狐论坛服务器关闭,没办法去翻私信箱,不过我想我应该是国内第一个得知这个消息的《银英》读者。出于这一情况,我也是最有资格把“正版书事件”从头到尾讲给大家听的那个人。在这篇文章里,也许会看到当年傻逼的我,也许能一窥老伙计们网上冲浪的德行,也许对当时银英简中圈有所展现,但不管是怎样的信息,希望这篇睡前读物能让大家看得尽兴。
在确认新经典出版方对接人的身份后,我联系了搜狐银英论坛当时人在北京的版主:莘蒂。出版方接触我们是希望在引进大陆第一套正版前,听听粉丝的意见。意见包括但不限于:粉丝的想法、对翻译的期待、对封面的意见等。2000年前后,大陆互联网平台银英同好聚集地有三大论坛:银英联盟俱乐部(以下简称银联)、星之大海俱乐部(以下简称星海)、黄金狮子旗出版社(以下简称费沙。)从名称能看出来,这三个论坛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好对应了小说里面的三大势力:同盟、帝国、费沙。PS,当时亲王常混的论坛是费沙。
得知出版方的意图后,我立刻联系了认识的三大论坛管理员,并由管理员联系论坛内常驻北京的朋友和莘蒂对接。很快,各大论坛就确认好了和出版方面谈的人员名单。搜狐银英:莘蒂、回廊巡逻兵,银联的北京舰队负责人:伊谢尔伦的雪,星海:肖队、主任、占姐以及其他几位朋友。还有一些其他论坛的朋友参与协助但是并未露面:酷看热网银英区版主、卡通空间十三舰队要塞论坛版主,此处特别感谢费沙的吴迪。由于正版书事件发生时我一直在国外读书,故很遗憾未能全程线下参与。(请叫我:真·悲了个剧的幕后大BOSS!)
2005年12月25日,位于北京北三环的新经典公司门口的小饭馆迎来了“引进《银英》大陆简体正版书”的第一次正式研讨会。
第一次研讨会合影
[第一次研讨会]
第一次研讨会参与的同好人数为14人,男女各半。
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有:如何阻止盗版的发行、如何发行(如先正传后外传)、发行途径、关于插画和封面版权的引进等。会议讨论内容全部为参与当事人转述,因此可能和其他参与人员的记忆有一定出入,或者缺少内容需要补完。
讨论结论如下:
1. 盗版的发行是阻止不了的(说了废话)
2. 发行途径方面,大家更倾向于正版面向较高龄的读者、或者是老读者,而不是面向过于低龄的读者。
3. 因为插画和封面的版权和小说的版权分开,也是讨论最多的一块。为了和已有的盗版区分开,大家提出不要使用和盗版较为相似的封面:比如战舰、或者漫画人物做封面。
总之当年的老伙计们也是人均想得美,收藏硬纸壳封面套啊、正传外传一起出啊、普版收藏版各来一套啊啥玩意的主意层出不穷。
最后由星海方面提出的建议得到了一致赞同:磨砂封面,烫金字,不需要太豪华。
对于插画、外传的引进大家也给予了明确支持。
4. 翻译方面的话,最好沿用蔡美娟的版本,在此之上继续修改。没有必要重新翻译,同时遵守翻译约定俗成原则。
这一次研讨会的讨论内容当时被要求保密,因为一切讨论内容仅为意向,而非定论。
会后由出版社请大家吃饭,并送了一人一套当时新经典刚引进的小说《阴阳师》。这是大陆正版书一事第一次《银英》同好和出版社的会面。出版方当时提出由同好中的谁能够参与到正版的发行之中,但是在场的大家都没有相关从业经验,便拒绝了出版方的邀请。
与会过程中,出版方曾随口提及想请某郭姓作者为小说作序,当场遭到全体同好的强烈反对。那时候的我们那样天真,以为这只是出版方的想法之一,并未意识到几个月后,“作序”一事为大陆银英圈带来的巨大风波……(PS,我是很后来才知道第一次开会出版方就提出让酵母作序的事)
——嘿,你们喜欢的狂风暴雨般的季节就要来临咯!
[正版书作序事件]
2006年的春节刚过完没多久,一些网友在某天打开常去的论坛、和网友的QQ对话框、论坛私信、百度贴吧,看到的是一张《岛》杂志封面设计者Hansey的博文日志配图。这几张由年年作画,Hansey负责设计封面的图,画风诡异,配色可以称之为五彩斑斓的黑,人物……难以形容似乎又带点奇幻色彩可实在想不出用什么词赞美作者的奇思妙想。总之这几张与《银英》风格实在格格不入的概念图在短时间内虐杀了众网友的眼睛。
由Hansey设计,年年作画的概念版正版小说封面
Hansey Blog透露“受出版方邀请设计小说封面”的信息
2006年3月17日,是我能找到的最早贴出Hansey日志的日期。随后,“某郭姓作者要为《银英》作序”的小道消息流出,没人知道谁是第一个发出消息的人,但是所有人在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爆炸了,炸得渣都不剩,炸到无法冷静,炸到失去判断能力。
“如果我有罪可以惩罚我,为什么要让郭某为《银英》作序?!”。
从那天开始“作序”事件在银英简中圈掀起一场巨大的风暴……一时间银英简中圈前所未有的团结。曾经有人问,有没有什么事能让同人女和宅男不再敌对,联合起来?我记得评论有人回复:银英正版书事件。并且这个答案当时得到大部分人的赞同。
那段时间,你认识的银英圈网友、不认识的银英圈网友、曾经和你掐过架的、已经躺平回归三次元的、混论坛的、不混论坛的,但凡看过银英的人都在没日没夜的敲着键盘和你一起骂出版方、骂某郭姓作者。你知道的不知道的银英论坛都在讨论这件事,每个论坛的版主们每天都在发“大家团结起来!”“我们继续抗议!”“不要水贴!”“集中讨论!”“脏话贴会删除!”诸如此类,忙得不可开交。PS,我自己发的事件相关贴就不贴出来了,1是各大论坛服务器已经GG,2是不想看自己的黑历史。谢谢大家理解。
三大论坛当时纷纷发表了抗议檄文,百度相关银英贴吧、卡通空间、酷看热网、动心动漫领域、漫友以及银英相关小型私人论坛,大型综合类论坛如天涯、XQ也都纷纷转发了“作序”相关消息,和抵制作序的文章。
有人在怒骂说文贼不能作序,有人说这是出版方为了炒作放出的假消息,有人说出版方嘴脸恶心拒绝购买正版书,有人试图压抑怒火选择冷静抗议。
银联当时有关正版书的讨论情况及版主(我)操作
伊谢当时写的公告
3月20日Hansey再次发表日志表示当时的草稿只为分享,已确认不会使用。但这场风波并未因他的解释平息,反而愈演愈烈。PS,半年后Hansey在自己的博客表示,约稿、放消息引流为出版方一手操作,自己是被坑了。因此对于封面一事,大家看过就好,不要再做过多评价。
Hansey的解释
3月21日,有人在XQ发表了自己写的伪·小四作序。文章正如作者本人所言,文字华丽,辞藻优美,明媚且忧伤这些特有词汇被用来描写银英,令人不由虎躯一震。这一苦中作乐的团建活动得到群众响应,帝国版的伪·作序之后立刻有人跟进同盟版的伪·作序。
网友写的伪·作序帝国篇
网友写的伪·作序同盟篇
1日后,新经典论坛被黑。在无数银英同好冲到新经典论坛发帖抗议几天后,出于“维护论坛秩序”、“还大家以清朗无脏话的讨论空间”等目的,新经典论坛管理员的账号被黑了。
也别问我是谁黑的,反正不是我,我也不知道是谁干的。总之,做这事的勇士无疑是众多过激抗议声音中的一股清流。黑了管理员权限后,他给新经典论坛的抗议贴进行归类,把优秀抗议贴进行顶置加精,谩骂脏话贴进行删除、锁帖,而且还帮新经典把一些广告垃圾贴删除。一时间抗议活动在官方论坛内井然有序,抗议内容有理有据。尽管多年后据新经典员工回忆,那个论坛根本无人在意。
在经过几日网络抗议后,大部分同好找回冷静,开始通过其他更有效的方式向出版方进行抗议,也就是打电话。我也打过越洋电话,电话那边的人回复我说:“可是GJM的书确实卖得很火”,也有其他人在网上分享了自己打电话的过程。通过这些碎片信息可以得知,有不少同好给德间书店写信要求日方出面和新经典进行沟通。
网友打电话给出版社REPO
一些网络媒体也对当时的抗议盛况进行了报道。不难看出,当时某郭姓作者的自身热度确实带动这一小众作品“出圈”了。
其中一篇报道中提到了对搜狐论坛版主之一莘蒂的采访,后通过向本人求证得到以下回应:确实问了这些问题,但是写出来的内容和自己当时要表达的有出入。例:采访时所说的刚柔是只封面风格,并非郭姓作者本人风格。和采访内容保持一致的只有大家确实不喜欢郭姓作者这点。另外,ID名字也写错了。有关网站被黑的部分写得也与实际情况不符。
媒体报道1
媒体报道2
[第二次研讨会]
第二次研讨会在引进正版书不会得到同好支持的前提下,灰头土脸的开了。
是的,除了灰头土脸,我也找不到别的形容词。这一次,大家没有去年冬天时的兴奋和期待,和出版方的会面更像是仇人相见。这一次代表银英同好去研讨会的人换了一波,因为先前已经有出版方的联系方式,这一次的会面也无需我从中联络,与会人员名单我也是事后得知。
当时前去研讨会的一位大龄银英同好特地请来自己的领导。据现场与会同好回忆,老领导言辞恳切、态度不卑不亢,条理清晰的阐述了抗议郭姓作者作序的理由。因为现在活跃在网络上的,大家可能见过ID的,说自己去了那一次研讨会的某些老家伙们,怎么问都说自己记不得当时到底发生了具体什么事。所以就用这个感受做为本次研讨会的总结吧:简单说就是出版方出钱请银英同好线下面基聚会吃了个饭。那顿饭新经典去了2个人,银英同好去了10来个人,再次让新经典破费了。
沸沸扬扬的作序事件来势凶猛,走得悄无声息。几天后,大家的生活回归平静,出版社在网络上遭到前所未有的恶评,《银英》大陆第一套正版书的引进之路前途未卜。
时隔数年,曾有当时在新经典就职的编辑回忆此事,仍是一场噩梦,醒了还是很恐怖。毕竟在通讯手段并不那么发达的年代,比起网络抗议,年轻气盛的年轻人更热衷于线下对线。据说曾因作序事件去新经典对线过的人,男男女女就有好几个。
后来莘蒂再和出版社的人进行沟通才了解到个中缘由。当时负责宣发《银英》正版小说的有两个团队,找郭姓作者做序为其中一个宣发团队做的方案。该方案遭遇全网抵制,小说读者反应强烈,一度导致宣发无法推进。同时,另一个团队的宣发方案因此被提及、重视,最终定下由田中本人作序推荐、并购买封面插画版权的方案。
[第一套《银英》正版小说面世]
2006年6月,《银英》第一套大陆正版小说悄无声息的面世了。莘蒂曾在小说上市后去书店看过,和三流玄幻读物摆放在一起的销售位置,让这本书从面世的那天起就被打入冷宫。虽然插图、后记、书签是首次发行的惊喜部分,但也未能让它再次捕获已心灰意冷的大陆《银英》同好的心。同时,由于日方拒绝提供高清图并对版权过度保护,导致封面用图的图源不够清晰,“杨威利的黑眼圈”等评价让原本有所期待的同好失去购买的欲望。至于大家都诟病的翻译问题,有小道瓜说新经典为了走十月文艺的书号,将文本拿去给完全不懂的人审稿修订,云云……
沸沸扬扬的正版书事件,消耗了多少人的热情,让多少期待化为泡影。在期待、愤怒、失望过后,虽仍有同好在小说出版后去新经典希望再次对话,但因宣发失败导致的双输局面已无法挽回。第一套大陆简中正版《银英》在十本小说全部面世后确认了发行失败,出版方计划不再继续投入……
也许是我的错觉,或者也是自己的心灰意冷,在正版书事件后,我感觉大陆互联网的《银英》相关活跃、讨论度都明显下降。当年有着“共同记忆”的大家,有人重心放在三次元,有人关注了新的作品,有人只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活跃。而有关正版书的事情,似乎化成记忆里的一阵风很快刮过去,回过神时连某郭姓作者明媚忧伤的发丝儿都看不见了。
在2007年之后,《银英》简中圈进入冰河期。
[冰河时期]
2007年似乎成了《银英》简中圈的拐点,三大论坛没落后是百度贴吧的兴起。那时尚未有微博,除了大家熟知的:银河英雄传说贴吧、银英吧、杨威利吧、莱因哈特吧,还有类似于蔷薇骑士连队吧等小众贴吧有人活跃。乐趣网的个人论坛也是不少银英粉丝聚集的地方。在此科普一个冷知识,杨文理吧和莱茵哈特吧分别是同盟和帝国的BL向贴吧。另外,《银英》题材的塔防游戏也很受欢迎,在讨论作品之外,仍有部分同好以《银英》相关游戏为中心活跃着。
兴趣点的不同,使得《银英》同好的聚集地和聚集人群逐渐产生分化。综合讨论类的银英贴吧成为大多数人讨论作品的平台。角色贴吧、乐趣网个人论坛有较为明确的主题,以角色为主聚集的同好相互交流产出同人作品,这些活动逐渐形成以同人创作为主的“圈子”。而进行游戏相关活动的《银英》同好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对同人创作并不关注。逐渐分化的粉丝生态导致的信息茧房,在微博出现后催生出另一种狭隘的对《银英》的“解读”,这又是后话。
虽说互联网《银英》简中圈受大环境影响热度大不如前,但正版书发行后还是有同好购买了正版简体小说并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十月文艺简中正版(2006年发行的版本后称十月文艺版)虽然是以台湾繁体版为基础进行修订(注:2006版和2014版扉页介绍的翻译:蔡美娟、陈惠莉、郭淑娟均为繁体版译者),但大多粉丝对成品并不买账,比较知名的就是“伊谢尔伦走廊”的梗。仅这一个翻译问题就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论。对没有经历过“作序事件”,又是通过十月文艺版了解到《银英》的一些同好来说,这一版小说是他们的“first love”。在2007年之前通过其他形式了解《银英》的同好则认为,“走廊”破坏了原作语言的美感,且放在宇宙世界观里非常突兀。一时间围绕“走廊”展开的争论成了当时最大的焦点,这可能是那个时期“银英圈”老粉和新粉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爆发正面冲突。
十月文艺版的出版时间及译者
台版黑皮版译者
简中正版的译者均和台版一致
“作序事件”带来的恶感加之有关翻译的争论,致使舆论大环境对十月文艺版的口诛笔伐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2009年假期回国时,我阅读了第七本正版小说,也是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它。不尽如人意的翻译可以说是连基本语法都不过关,书页纸张过于薄透,插画和大号字体让人感觉受众群体更为低龄。我曾在贴吧做过简单试阅,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搜。总之相较于阅读体验极差的十月文艺版,一时间翻译差错不易被察觉的繁体版顺势被捧上了“神坛”。(有关繁体版的翻译,在介绍14版时会说明)
通过专业数据平台查询统计,十月文艺版《银英》均册销量不足1万本,后发售的几册,均册销量甚至不足5000。很多年后当大家在网上讨论《银英》时,这套简中正版湮没于历史之中,鲜少被人普及。
[2014版]
2014年2月13日,一条新闻席卷微博:时隔20年《银英》再次动画化决定。2014年的15年前,大家是通过租书摊报摊了解的《银英》;2014年的10年前,大家在互联网上交流《银英》;2014年的5年前,没有买谷文化,也没有那么多《银英》周边可供购买。直到2014年动画宣布重置,我们仍没有一套供国内《银英》粉收藏用的简中正版小说,不可谓不遗憾。不过,也许这正是坚持的意义所在。
2014年9月18日,在动画宣布重置的半年后,我有幸看到了尚未出版的2014版《银英》简中版小说的封面。这一次,我不知自己是否是普通粉丝中第一个得知即将再版消息的人,不过我很确定在那一刻我的心情百感交集。在看到黑色星河为底银字为题的封面后,我说:“如果封面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我会买”。
这一句话对我来说包含了许多,包含了最初和新经典会面时大家对正版书的畅想与期许,包含了在作序事件后对出版方的愤怒,包含了在十月文艺版上市后对成品的失望。我甚至觉得那句话也许不是代表自己,是代表当时满怀期望对正版提出种种设想的每一位朋友,在看到2014版成品时做出的答复。我默默地把这个封面和最早向出版社提及的方案做比较,暗自感慨,当初如果没有那些XX事件,或许会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吧……
2014年10月,南海版《银英》简体中文小说一经面世我便立即购入,并拍了一些“宣传图”发微博。因图片使用版权到期的缘故,南海版没有人物封面也没有插图。相较十月文艺版是有些朴素,不过封面的星辰大海却最合适不过。A5尺寸的开本和字体大小让小说整体脱离了“低幼读物”的感觉。和十月文艺版的分册发行策略不同,这一次南海版是十册一套发行。因为南海版的封面为黑紫色渐变,故一直被我戏称为“基佬紫”版。
南海版展示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打开南海版,回廊还是回廊,齐格飞修正成齐格弗里德。优美的辞藻最大程度还原了田中的笔力和作品本身的美感,流畅的阅读体验打消我先前的顾虑,台版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修订。我曾在微博做过南海版和十月文艺版的对比,可惜找不到当时的图片了。(后附南海版与2011年再贩台版的片段比较,及针对部分翻译差别做出说明。)
南海版的发行之于我,不仅是看到了出版方的“觉悟”,更是看到了编辑的用心,从文字中感受到一部作品被认真对待时该有的模样。对每一个在千禧年之前接触《银英》的读者来说,这一次等待不止14年,对经历过“作序事件”的读者来说,这一次等待足有8年。8年后,背负着过去的质疑面世的正版小说,终于可以买回家收藏的正版小说,然而依旧面临售卖困境。
南海版面市后在微博进行了线上书店售卖宣传,双11在电商平台也推出了满减活动。不过在我看来效果甚微,究其原因还是“历史原因”。我曾尝试向周围的老伙计们推销“基佬紫”,效果甚微。首先很多回归三次元的老伙计并不知道小说再版的消息,需要向他们解释这一版的来龙去脉。再来信任一旦被摧毁,想要重建无比困难。被作序事件伤害过的人,不相信新经典会好好出正版。这一次虽然是挂靠在南海出版社,但出版方仍是新经典,这一大前提劝退了很多人。即便告诉大家这一版的翻译没有问题,但对出版方的偏见却成为最难消解的症结所在。南海版的初次发售印量不大,配合各种宣传活动确实带动了一批购买,但销量平平。
随着《银英》重置动画DNT的播出,以及优酷购买了老版OVA动画的版权,有新的《银英》同好入坑,南海版给他们提供了更多了解《银英》的机会,他们也为南海版的销量续了一口气。我想这也正是最开始大家期待简中正版的理由之一,善待一部好的作品,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才能将它真正的传承下去。最终南海版《银英》印刷批次5次,据专业数据平台查询统计销量为1万4千套,约14万本。南海版的成绩不能说很好,或者说达到发行预期,但事实证明只要用心做发行读者就会买账,对新经典来说原本这是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遗憾的是,在南海版发售时出版方曾计划续约,哪知日方认为“续约”意味着小说大卖故抬高续约费,致使续约的计划就此作废。这个狮子大开口的续约价格据版权经理形容是“可以签下全套东野圭吾了”(2014年的东野圭吾)。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南海版在成本的边际线上来回试探,被粉丝认可的封面是对贫穷最后的妥协,十本一套发售的策略也仅仅是为了“节约书号”……如果当初续约成功,或许我们能看到和外传一起打包的收藏版《银英》简中小说,能看到装潢更加精美、细节更丰富的封面。不过现在……也就是想想了。
说是造化弄人也好,说是好事多磨也罢,对我来说从2005年到现在,简中正版《银英》小说出版所经历的起起伏伏,也是互联网简中银英圈的缩影与写照。
台版与南海版翻译对比
2014年之后入坑,或者2007年之后入坑的一部分《银英》同好没有千禧年前租书摊看小说的经历,没有用电话线拨号上网和素未谋面的网友彻夜畅谈的记忆,也不了解“作序事件”对银英简中圈的打击。在有些人眼里,《银英》有正版简体中文小说是“理所应当”的,在有正版小说的前提下还看盗版/电子版是“羞耻”的。而银英粉丝生态的分化也使得一些小圈子人群将“同好”演变成“饭圈”,用“饭圈规则”对有不同见解的同好进行围剿、攻击。用无休止的饭圈洗粉套路营造出一种虚假的简中银英圈“繁荣”,不假思索地党同伐异,由此上升的人身攻击等忧国骑士团行为更是令人啼笑皆非。这不是对《银英》简中正版期盼许久的广大爱好者的愿望,更不是《银英》简中正版之于读者该有的意义。
饭圈操作虽迟但到
在中国科幻元年开启,资本方正式介入,高价买断《银英》版权后的日子里,我想我们可能很难再看到一版有南海版质量的实体《银英》简中正版小说了。希望这次离别虽是遗憾,但并不是永别。也许在未来,老人可以说一句我们有南海版就心满意足了,未来的新人可以说一句最新版也不错,这便是《银英》带给大家的快乐。
希望这篇睡前读物可以让你看到那些狂风暴雨般的日子,看到简中正版《银英》小说经历的波折。希望目前拥有简中正版《银英》小说的你,无论是十月文艺版还是南海版都能珍惜它。也希望无论了解作品的渠道为何,《银英》带给大家的悲与喜,思考与警醒,是永恒不变的。
如果没有正版小说也没关系,转发本条微博送出由新经典出版社正规渠道提供的全新南海版《银英》小说一套,邮费自理。